對恒溫恒濕試驗箱的校準是確保其溫濕度控制精度符合標準的關鍵環節,需按照規范流程操作,通常包括溫度校準、濕度校準兩部分,以下是詳細步驟和注意事項:
一、校準前準備
設備與環境要求
試驗箱應放置在穩定環境中(室溫 15~35℃,相對濕度 45%~75%,無強氣流、振動或陽光直射),通電預熱至少 30 分鐘,確保設備運行穩定。
校準用儀器需符合精度要求:
溫度傳感器:精度應≤±0.1℃(如鉑電阻 Pt100),分辨率≥0.01℃;
濕度傳感器:精度應≤±1.5% RH,分辨率≥0.1% RH;
建議使用經法定計量機構檢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內的標準儀器。
樣品架與傳感器布置
清除箱內雜物,保持工作室清潔;若有樣品架,需按實際使用狀態放置(避免空箱與負載狀態差異影響校準結果)。
傳感器布點:根據試驗箱工作室容積確定布點數量(參考標準 JJF 1101-2019):
容積<1m³:至少 3 個點(中心點 + 離箱壁 1/10 邊長處的兩點);
容積 1~10m³:至少 5 個點(中心點 + 四周各 1 點);
傳感器應遠離加熱管、加濕器、風機等熱源 / 濕源,高度位于工作室幾何中心平面(避免靠近箱門或角落)。
二、溫度校準步驟
設置校準點
根據設備量程和實際使用需求,選擇 3~5 個校準點(如低溫點、常溫點、高溫點,覆蓋常用范圍),例如:-40℃、25℃、100℃(具體按設備型號確定)。
升溫 / 降溫至目標點
在試驗箱操作面板設置第一個目標溫度,啟動運行,待溫度穩定(波動≤±0.5℃,持續 30 分鐘以上)后開始測量。
數據記錄
同時記錄標準傳感器與試驗箱自帶傳感器的示值,每 5 分鐘記錄 1 次,連續記錄 3 次,取平均值作為該點的實測值。
依次完成所有校準點的測量,記錄各點的 “標準值” 與 “設備示值”。
誤差計算
溫度誤差 = 設備示值平均值 - 標準值平均值,若誤差超出設備允許范圍(通常≤±2℃,具體按說明書),需進行修正。
三、濕度校準步驟
設置校準點
選擇 3~5 個濕度校準點(覆蓋常用范圍,如 30% RH、60% RH、90% RH),注意濕度校準需與溫度匹配(如低溫下高濕度可能無法穩定,建議在 25℃±5℃基礎上校準濕度)。
加濕 / 除濕至目標點
設置目標濕度(及對應溫度),啟動設備,待濕度穩定(波動≤±2% RH,持續 30 分鐘以上)后開始測量。
數據記錄
同溫度校準方法,每 5 分鐘記錄標準傳感器與設備自帶濕度傳感器的示值,連續 3 次,取平均值。
誤差計算
濕度誤差 = 設備示值平均值 - 標準值平均值,允許誤差通常≤±3% RH,超出則需修正。
四、校準結果修正與確認
修正方法
若設備支持參數修正(通過操作面板進入 “校準模式”),根據誤差值輸入修正量(如溫度誤差 + 1.5℃,則修正值設為 - 1.5℃)。
修正后需重新在各校準點測試,確認誤差在允許范圍內。
無法修正時
若設備無修正功能或誤差超差,需記錄校準結果,暫停使用并聯系廠家維修,維修后重新校準。
出具校準報告
校準完成后,編寫報告,內容包括設備信息、校準環境、標準儀器、各點誤差、修正結果、結論(合格 / 不合格),由校準人員簽字確認。